相坎昆气候大会,展示中国低碳行动
发布时间:
2010-12-13
来源:
作者:
太阳能大棚发电 江苏常州武进,一名工人正在薄膜太阳能温室大棚内浇灌蔬菜。薄膜太阳能温室大棚项目,以高效能薄膜式太阳能模块,覆盖在农业大棚上,透光性好,对农业种植完全没有影响,产生的电能,除满足大棚本身需要外还能输出,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研制新能源汽车 江苏常州一家企业,技术人员正试验将一辆普通汽车,改装成纯电动汽车。在以前,这个地区化工印染、纺织服装、金属冶炼、重工制造等产业是其产业布局的重点。现在,常州看到最多的,是光伏、风电、新能源车辆、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兴起。
推广沼气使用 河南嵩县高村,当地农民正抽取沼气池中的废渣,用做农田肥料。当地政府用补贴的方式在农村推广沼气的使用,现在嵩县全县农村沼气用户已达4万户,普及率达到30%以上。沼气池建成以后,农户家里喂上两头猪,猪粪和人粪沼气就足够一家人生火做饭用,一年下来节约煤炭费500多元。
公共自行车系统 西湖边上夜幕降临,一名游客推着公共自行车小跑。杭州在2008年5月开始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市民和游客出行的热门交通工具。只需要办理一张卡,就能在全市2000多个网点,租车或还车。在杭州,每天都有30多万人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占到城市出行的10%。
广州大学城项目 大学城2003年开始建设,这是一个容纳24万师生的社区,相当于一个中国的小型城市。采用欧美国家积极发展的新的能源梯级利用的供给方式,建成后的广州大学城能源梯级利用比传统能耗节省足足一倍。作为广州节约型城市的试点,大学城项目将“生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在规划和建设之中。
垃圾发电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工人们正在填埋作业。这里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通过收集填埋场中垃圾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发电。填埋气体又是一种温室气体,对臭氧层损害特别大。垃圾填埋场,尤其是大型垃圾填埋场,如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填埋气体,一旦填埋气体迁移并聚积,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与环境再污染。
搬迁高能耗企业 江苏常州市武进,一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旧址。一年前,这家员工有100多人,年产值有一亿多的铸造企业,被定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被勒令搬迁。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常州地区太阳能产品市场。
12月11日,经过近两周的紧张磋商,坎昆气候大会终于画上句号。会议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推动气候谈判进程继续向前。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决议案文“均衡地反映了各方意见,虽还有不足,但中方感到满意”。
10月至11月期间,本报记者受气候组织邀请,参与对全国4个省份5个城市和地区的低碳项目的调研,收集个案整理成画册、视频专题在坎昆会议上分发和播放。
策划这次活动的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女士认为,选择这些案例,是为了把中国地方政府在推动低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趋势和特点及时记录下来。在国际场合,更好地把中国的故事告诉世界。
经历了31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从经济总量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如今,一场清洁革命正在地方展开。所有省份都做了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和基本规划,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在做低碳发展规划。
数据显示,现在中国的炭排放总量全球第一,约占全球总量的20%左右,但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数倍。因为排放总量的关系,中国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
中科院循环经济专家王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低碳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纲要的建议稿,里面提到了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扫码查看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