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在国风”系列报道之八】 为智能制造插上数字化“翅膀”
发布时间:
2022-03-17
来源:
作者:
奋斗春天里,生产干劲足。3月初,走进国风新材分厂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这份“有条不紊”,就来源于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无论是产品的生产、检验、分切、入库、发货一体化操作,还是产品的库存、质量、销售情况,在国风新材的数字化平台上一目了然。
如今,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利器”,在数字技术全方位的支持下,在国风新材,无论管理层、职能部门还是企业员工,都感受到公司信息化变革带来的深刻变化:产业数字化,正在引领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建设走出转型新路
眼下,数字经济成为备受瞩目的热点。打通数字堵点,连接数字“孤岛”,合肥正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助力新兴产业“起飞”、传统产业“高飞”、城市发展“腾飞”,努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国风新材也在“云端”发力,先后被认定为合肥市智能工厂、安徽省数字化车间。说起这样的努力,不得不提的是几年前企业面临的“困局”。
几年前,国风新材各业务管理系统相互独立,基础档案不能统一,信息无法有效传递,物料编码存在字段不统一、名称描述含糊、与客户信息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工作处理充满了随机性,出现异常后的溯源追责也无法精准定位。
芜湖塑胶公司自动化装备
如何攻坚克难这片“无人区”?国风新材痛下决心,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投资1500万元,实施集团化管理平台、机器换人、木塑新基地自动化改造等项目建设,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围绕数据、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进行互动创新。从当初的基础自动化到现在的智能化,国风新材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智能平台激发生产活力
春天里,我们可以到国风新材的“云端”,看看聪明的车间和智能的工厂是个什么样?在这里,可以探寻这家企业“智造”的成长之路。
国风新材数字化的关键词之一叫做“整合”,通过建设统一的集团管理平台,全面整合公司供应链和生产资源,实现财务、供应链、生产、质量、资金、人力资源等一体化管理。
打通系统后,国风新材的第二个关键词可称之为“智”,通过加大对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换人项目、智能能源管理、智能仓储、智能环境监测的投入,实现产线设备可联网管理率达到92%以上,各智能平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实现智能制造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本部硬件拓扑平台
如今的国风新材,实现销售-采购-计划-制膜-分切-仓库管理-应收应付在系统中的全流程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性、可追溯性,以及生产的管控能力。这样高效的管理下,库存周转和呆滞货物的处理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年报数据,近四年存货周转越来越快,2020年较2017年存货周转加快了27%。
通过“专业化”提升数字化
企业“上云”,离不开人的力量。国风新材组建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全方位规划了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推行管理、技术双岗位制度,充分挖掘市场人才,量化绩效考核指标,调动信息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推行数字化转型。
公司组织召开智能制造系统调研交流会
专业管理团队,大大提升了数字化人才能力。国风新材通过定期培训、需求调研,团队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90%以上的业务功能、报表需求开发、系统运维工作都能由团队自主完成,克服了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信息技术上“卡脖子”的难题,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国风新材建成了集团信息数据中心,把子分公司的信息化纳入集团统一管理,将子分公司的信息化提升至集团同一建设水平,实现集团核算平台统一、基础档案统一,形成公司之间、部门之间有效协同,内部管理方面达到集团全面管控的效果。
公司本部互联网应用平台
系统建设过程中,以流程为切入点,梳理各板块业务,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工作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对分切成品质量进行管理,对不同类型分切、不同等级质量产出做到及时多维度统计跟踪。在系统中建立生产日结制度,核对投入产出,提高数据准确性。
放眼“十四五”,国风新材将由细入深,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智能管理平台、智能仓储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全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的统一数字化管理,为企业发展锻造强大合力。(信息管理部 花少伟)

扫码查看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