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在国风”系列报道之九】 勇担国企使命 争当绿色低碳转型拓路者
发布时间:
2022-03-22
来源:
作者:
绿色与发展是否可以兼得?勇于拓路的国风新材,正在为这个问题做出解答。
眼下,这家以薄膜新材料为核心业务的制造业企业,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锚准“双碳”目标,全面落实合肥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工作举措,锐意改革,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目标已定,国风新材结合实际、统筹规划,以“1+3+N”发展战略为契机,加速推动企业向战略性新材料产业转型,稳步推进“创新党建、创新技术、创新机制”三项改革,推出能源结构转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智能工厂等多项绿色工作举措,有效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激荡创新思维,为发展蓄满“绿色动能”
对于一家传统企业来说,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道路走得并不容易。需要拥抱新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跃升。这个过程的关键,就在于进行从上到下的思维方式变革,集聚合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国风新材加强党建引领,党委书记亲自抓,制定了《国风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供给侧改革方向。
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等差异化发展,推动传统产品向国家提倡的环保化、轻量化、可降解方向转变;推动木塑产业在国家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中拓展更大发展空间;推动芜湖塑胶提质增效,更好拓展新能源市场……铆定“双碳”目标,各部门、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助力低碳转型。
“种种努力下,更多表扬纷至沓来——国风新材获得国家工信部第五批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等多项成果和荣誉,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业绩实现史上最好。”国风新材总经理表示。
利用前沿技术,打造“绿色国风”
现在的国风新材,已经颠覆人们的想象。
24小时不停的车间里,大小设备高低错落分布,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国风新材一分厂厂长张贤宏正盯着屏幕,仔细查看各个环节。在这里,一块聚丙烯厚片,通过铸片、拉伸、牵引收卷和分切等程序后,最终包装入库,发往世界各地。每分钟,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宽8.7米、厚度为19微米的薄膜500米。
繁忙有序的车间,是国风新材研发的“应用场”。如今,企业不断进行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速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绿色经济技术中的应用,降低用能成本,助力能源高效化。
能源监控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国风新材建立了能源监控平台,实时监控公司用电情况,并对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炼、挖掘,加强对用电负荷的动态管理,实施削峰填谷,该系统2021年为公司节约能源费用240万元。这种新方式,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提升用能高效化。
“绿色国风”的打造,并非一日之功。依托先进技术提质增效,国风加快调整向制造产业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比如实施了智能工厂改革,在能源效率、生产效率、资源节约、产品质量上提高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企业相关负责人还举了个例子,芜湖国风塑胶公司将手动涂装项目升级为自动化涂装线,加之各类机器人的启用,无不体现出,企业用“智”推动提质增效的效果日益显现。
优化能源结构,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步入整洁的国风新材园区,绿荫环绕下,屋顶分布式光伏太阳能板与建筑融为一体,这就是国风新材积极推进的光伏清洁能源。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如今,国风新材与合肥金太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合作,全面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屋面面积约为6.8万平方米,装机规模约6MW,年发电量约580万度。
一方面加速推进减碳步伐,另一方面加强高耗能管控,淘汰一批高耗能设备,提高设备用能的效率。据测算,国风新材每年主动减少碳排放量,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2019年节约标准煤约1884吨。
能源结构得以优化的秘诀是什么?国风新材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生产从“人机料法环智”六方面,设备以全生命周期流程来全面实施生产精益管理,同时以6S推行手册为基准,现场以看板为宣传点,以清单法、清洁生产为执行力内容,有效推行TPM管理,以消除浪费为根本,不断推动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活动。
2021年,国风新材电动通勤车的投用、光伏电站的持续建设等,相当于每年为社会减少消耗2000多吨标煤,碳排放量得到持续降低……绿色发展的共识之下,坚实的举措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国风产业转型,绘就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梦”。(设备管理部 张胜刚)

扫码查看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