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在国风”系列报道之十】 招才引智 “领跑”国风新材“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
2022-03-22
来源:
作者:
发展之要,要在得人。
2022年国风塑业正式更名国风新材,从一家薄膜为主业的传统工业企业向战略性新材料产业转型。转型之路,走得并不容易。转型靠什么?归根结底是人才。自2020年来,国风新材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积极搭建发展平台,用人才创造力激活产业发展力,握住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2022年初,公司作为唯一家企业代表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交流干部人才管理工作经验。
国风新材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实施“百人计划”,下好人才先手棋
产业是人才之基,人才是产业之魂。“十三五”期间,国风新材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调把人才作为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20年,公司出台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制定研发人才培养引进“百人计划”,超前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十四五”末,公司高层次研发人员规模将各新增100人以上。
朝气蓬勃的部分研发团队人员
自2020年开始,国风新材开始按计划有序组织实施,涵养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研发队伍。“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关键节点更是提出,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强有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实力雄厚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夯实转型升级发展根基。
畅通渠道引人才,薪酬牵引留人才
“请人力资源部加强与高校合作,集中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储备生产管理干部;同时与猎头机构保持长期合作,挖掘高端研发人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十四五”人才调研工作会议上说。
早在多年前,国风新材就已实施全员社会化招聘,招聘信息面向全社会公开,以岗位职责和岗位任职资格为依据,精准画像,明确招聘标准,从源头上把好职工进入通道。同时,采用猎头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等多元化方式,拓宽人才渠道,确保优秀人才进得来。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先后引进专业研发人才13人。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想办法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公司先后出台了实施超额利润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奖励、人才学历津贴、职称补贴等招才引智措施,加大对关键核心骨干、高端科研人才、创效增收贡献突出人才等的专项激励,充分调动专家人才积极性,增强关键岗位员工获得感,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的机制,激发活力。
提供平台育人才,校企合作“借”人才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人才的定位,往往会有学历、身份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才成为“笼中鸟”,进不去、流不动。
如何破题?国风新材积极搭建人才流动平台,探索管理人员竞聘机制,推进“行政通道、专业通道、技能通道”多通道设计,大力鼓励人才流动,使人才引得进、用得上、流得动,为人才跨领域流动提供便利条件,有效实现职业纵横向发展。
据统计,2021年,国风3名技术及研发领域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跨界成为生产管理者。2022年,1名品管部门负责人通过竞聘成为分厂负责人。
加速集结人才队伍,国风新材还提出了“关键一招”——“借”人才,加速释放创新的力量。PI高端材料的短缺是我国芯屏领域发展的疼点,一直以来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国风新材为打破技术壁垒,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一国内顶级学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了功能膜联合实验室,开展各类新技术开发。
相关人士介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共建联合试验向高校“借”人才,不仅能进一步加强科技资源与市场紧密对接,还可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人力资源部 秦善梅)

扫码查看手机网站